9月18日-24日,关于煤炭价格淡季上涨的信息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19日,《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在京发布,有专家表示煤电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达标排放率最高的行业。2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以此缓解煤炭供应偏紧的局面。新能源方面,光伏行业在经历“6.30”补贴下调后,新增光伏装机量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户用光伏规模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油气方面,四大油企成品油出口受阻以后,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恐将愈发突出,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本期热点话题详见下表。
监测周期:2017.9.18-2017.9.24,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煤价淡季创新高 供需格局偏紧
在“迎峰度夏”的煤炭旺季过后,按照往年惯例,9月以后本应逐渐进入用煤淡季,不过目前的煤炭价格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淡季特征。就当前指数水平来说,虽然身处9月淡季,但价格已与7月底煤炭旺季相当。
对于近段时间煤价持续上涨,发改委等部门已出台调控措施。8月底,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指导意见及相关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方案,我国将科学确定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以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产煤地区组织指导煤炭生产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生产,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
【舆论观点】
多家媒体报道认为,供需不平衡是造成煤价波动的直接原因。从煤炭供应情况来看,国内煤炭生产重地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受多种原因影响,部分煤矿停产或无法连续生产,加剧了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从煤炭需求情况来看,尽管9月份是传统淡季,但下游需求却颇为旺盛,电厂、水泥厂、港口等多个需求端采购意愿强烈。从环保因素来看,受9月份新一轮安全督察以及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环保方案出台的影响,环保限产幅度及区域均有所扩大。
对于后市走向,《上海证券报》、中国煤炭网等多家媒体认为,近期煤炭市场存在多重利好因素,短期内煤价继续走高可能性较大。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本轮煤价涨势主要是受煤炭供应不足刺激,需求方面的拉涨动力并不太大,预计10月份煤价的上涨趋势将得到遏制趋于平稳。从能源消费角度来说,煤炭行业“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已是大势所趋,当前的煤炭价格绝不会疯太久。
多家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指出,当前煤炭在去产能与保供应、稳价格工作中应统筹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一是去产能与保供应方面;二是治理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与保供应;三是现有产能和发展优质产能;四是去产能与兼并重组;五是去产能与长效机制。《中国证券报》、东方财富网等认为,发改委颁布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平抑煤价“过山车”将起到积极作用,促使煤价最终回归合理区间。
【分析研判】
9月18日-24日,关于煤炭价格淡季上涨的新闻报道(含转发)1097篇次,论坛博客177篇次,微信581篇次,微博19条,各渠道信息量相差较大。因话题指向性较强,因此媒体报道主要集中在财经类媒体和行业媒体。
图:煤炭价格淡季上涨话题舆情走势
本周,媒体报道量的峰值出现在21日。当日,《证券日报》、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煤炭网等媒体发文称,煤价大涨再创今年新高,排队买煤热潮再现,发改委有望出台调控措施等。多类型媒体渠道的信息传播形成舆论聚焦,拉高了话题在监测期内的信息量。
在传播内容上,媒体通过列举焦煤价格、动力煤价格、煤炭价格指数等不同数据来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简要说明“煤价淡季不淡”的原因,更易于公众理解。随后,又通过援引业内权威人士的观点分析煤价淡季上涨的原因,让企业和公众更加信服。
《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发布 非电工业成大气污染治理重点
9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机构在京召开“中国煤电清洁发展与环境影响发布研讨会”。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从结构看,中国火电在总装机容量与发电量中占比高,在满足能源电力需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近十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迅猛增长,但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和基础电源。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指出,非电行业污染治理的基数、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刘炳江表示,我国将紧紧抓住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这个主要矛盾,加快推进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和散煤等污染的治理。
【舆论观点】
19日,《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煤电发展现状及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煤电清洁发展的行动和措施、展现煤电清洁发展成效、煤电清洁发展展望、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等内容成为媒体解读的热点。
9月1日晚间,北京PM2.5的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达到了重度污染。这次雾霾引发业界争论,有观点咬定是因为湿法脱硫工艺产生了大量极细的硫酸盐排放到大气中。《报告》显示,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形成了全覆盖,治理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度是煤电行业,目前煤电行业污染物持续减排,非电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占比越来越大。研讨会上,中国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提出,清洁煤电的发展将不为大气污染背锅。非电行业的减排及污染物治理是未来减排的重要领域。
表:关于煤电清洁发展与环境影响发布研讨会的主要报道
【分析研判】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油缺气,因此长期以来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燃煤污染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最大元凶,煤电行业因此备受压力。秋冬季节是雾霾的高发期,燃煤导致雾霾污染被频频提及。有研究表明,燃煤对PM2.5浓度贡献率在61%左右。
表:“煤电与雾霾”相关热点报道
本次《报告》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非电力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这背后反映出大力推动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取得的成效,“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改变了人们传统上认为煤炭不清洁的认识,包括解决雾霾问题带来积极的影响。
尽管煤电清洁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常规污染物将保持在较低排放量水平并持续下降,但在节能减排方面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毕竟,随着人民对环保的诉求日益提高,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也将不断走高,绿色低碳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