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范围 > 舆情监测
能源舆情: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出台 电煤企业冰火两重天
发布者:广州市中标品牌研究院    浏览次数:506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获得主流媒体的赞扬。有观点认为,我国油气管网规模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发展天然气资源任重道远。此外,页岩气区块资源出让时隔多年再度开启,页岩气开发能否开始新一轮的竞速引发市场关注。煤炭、电力行业,一路高升的煤价致使“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再次升级。尽管政府出手有望营造出电煤平衡的氛围,舆论仍呼吁电企通过市场手段解决问题。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3.2万公里、3.3万公里和10.4万公里,储运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网里程分别达到3.7万公里、4万公里和16.3万公里,逐步实现天然气入户入店入厂,全国城镇用天然气人口达到5.5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12%左右。

表. 关于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的主要媒体报道

【舆论观点】

油气改革方案及其配套文件的发布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此次印发的《规划》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多家媒体对《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强调该《规划》在油气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引用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观点指出,适度超前规划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对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增加社会有效投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日报》引用专家意见表示,统筹规划、加快构建“衔接上下游、沟通东西部、贯通南北方”的油气管网体系,将有助于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立,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成本,尤其是物流费用,同时有利于巩固和拓展油气进口通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另外,《证券日报》和《上海证券报》等也充分肯定了《规划》的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多数媒体在报道《规划》时重视我国油气管网建设的“纵向比较”,仅有个别媒体不忘进行“横向比较”,使公众看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每日经济新闻》将《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与美国现在已达到的程度相比,强调“中国3年后的天然气管道里程目标只有美国现在的五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仅能称为初级目标。

【分析研判】

截至7月16日,《规划》出台相关话题媒体报道量已超过1700篇,体现了媒体对于油气领域改革的高度关注。天然气发电具有清洁、灵活和热效率高的优势,是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气电、风电、光伏等能源较煤电生产成本更高,在市场中常处于下风。在公众对节能减排、保护空气质量的普遍期待下,天然气和油气管网的发展空间巨大。

自5月底《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公布后,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接连发布了《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两个配套文件,这是对天然气乃至整个油气领域的一大利好。本次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则是在油气领域改革道路上的又一次迈进,将有效推进改革进程。

煤价飙升 煤电顶牛困境难解

三伏天已至,正式进入“高温”模式的煤价在上周也受到众多媒体关注,舆情热度一路上扬。受神华、中煤上调7月煤价及限制进口煤等影响因素,动力煤市场价已突破600元政策警戒线。“煤超疯”再现令电煤市场深陷冰火两重天。煤价飞涨,煤企盈利能力大幅改善,火电企业则肩负着“成本之痛”。从已披露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煤炭上市公司来看,煤炭板块整体向好,电力企业却因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营业成本大幅提高,净利大幅下滑。

图. 主要媒体报道及转载量示意

【舆论观点】

7月初,神华、中煤两大煤企上调煤价的消息一出,市场一度为之疯狂。上周,虽有神华内部相关人士否认神华现货价格上涨30元/吨的说法,称神华现货价格将保持不变,但同一周,神华发声表示7月份将继续停售现货动力煤。神华停售动力煤一事也印证了当前煤炭资源供应依然偏紧这一现状。尽管发改委不断出台政策,希望增加产能保证供应,但业内分析师纷纷表示,短期内产煤地仍旧受到环保等多因素影响,产能释放有限,煤炭供应紧张格局短期恐难以解决,煤价近期仍有走高的趋势。

由于今年以来煤价持续高涨,电企盈利水平不断被削弱,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五大发电集团开会了解煤炭供应等相关情况。会上获悉,目前动力煤报价持续上涨,但有价无市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贸易商看涨情绪依然强烈,捂货惜售的情况较多。煤价上涨对电力企业影响非常大,尽管国家上调了部分电价,但业内预测下半年形势非常严峻。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断攀高的煤价将引发政府出台更多政策释放产能。

【分析研判】

3月以来,煤炭价格快速回升,到7月11日,价格指数连续第五期上行,累计上行19元/吨。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电的发电成本不断攀升,电企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煤电矛盾再度爆发,最激烈的当属今年3月国电、华电、中铝等七家发电企业向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上书”一事。近几年,电煤深陷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并非一次,而有着煤电联营、矿路港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发展模式的神华受到市场的冲击力度则小了很多。此前,在煤炭行业亏损面超90%,煤企哀鸿一片之时,神华却依旧可以实现盈利。这也说明了,实现一体化或许可以成为电、煤企除坐等政府出手外的另一条明路。此外,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煤电矛盾表面上看是煤价上涨,但根子还在于电力产能过剩。电企应发挥市场对煤炭价格调节的决定作用,并逐渐打破行业垄断,适应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寄希望于通过非市场手段维护垄断利益。仅依靠有关部门的频繁调控督导,“市场煤”与“计划电”深层问题仍然难解。

我国首例页岩气探矿权拍卖开启

7月6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公布《贵州省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拍卖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贵州春秋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对贵州省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进行拍卖。《公告》显示,拍卖探矿权名称为贵州省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面积695.11平方千米,页岩厚度20-25米,埋藏深度1500-3500米。

表. 关于首例页岩气探矿权拍卖的主要媒体报道

【舆论观点】

此次拍卖文件的公布引发市场关注,多家媒体强调了此次出让方式的特别之处,即“首次采用拍卖形式对其探矿权进行出让”。有专家评论该文件“具有很高的参考和标杆意义”,且“从具体内容的角度看,进步巨大”。也有媒体注意到,和以往相比,此次《公告》对于投标企业和未来的中标企业有着更详细、明确的约束。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地方的情况,避免了可能的一些争端。无论从资源本身品位的角度,还是政策管理的角度,这次的《公告》进步非常巨大。此外,也有媒体表示,在页岩气招标经历过长达数年的沉寂期后,此次重新启动拍卖值得期待。

【分析研判】

本监测期内,有关该《公告》的媒体报道量近200篇,《21世纪经济报道》及《每日经济新闻》两家财经类媒体均用了较长篇幅对此事展开了具体的分析报道。

从2011-2013年的“热潮期”,到2014年之后的“寒冬期”,页岩气开发走过的历程跌宕起伏。无论是民企、海外巨头还是央国企,进展都不是那么顺利。当初参与页岩气招标者信心满满,如今却大多遇到困境。即便是拥有涪陵页岩气田成功经验的中石化,也在2014年因在中标页岩气区块探矿权后“圈而不探”而被罚800万元。由于国内页岩气田的勘探、开采难度较大,想要复制“涪陵经验”相当困难。

不同于以往页岩气招标时媒体的乐观预期和集体热捧,此次媒体在预测时均保守了许多,观点较为分化。在资源出让闸门打开后,“两桶油”能否重启当年的热情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两桶油”在四川和重庆均有非常优质的页岩气区块作业,对于参与到此次拍卖的积极性或许不大。

(责编:王晓华、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