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现在的处境有些尴尬。
这家曾经毫无争议称得上伟大的公司,近两年来却因为未能抢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呈现出落伍的趋势。有人甚至担心,联想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落?
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民营科技公司的“活化石”,联想是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公司。可惜在几次重大的战略转型面前,联想没有抓住机遇。
一是错失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的机遇。联想在PC时代登上巅峰,在向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先机。联想布局智能手机主要在运营商渠道,缺乏开拓消费者市场的基因。当运营商政策发生变化之时,联想没有痛下决心,而小米、华为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抢占了消费者市场。在收购了摩托之后,联想在手机专利上其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进军海外市场的障碍相对较小。智能终端移动化是大势所趋,联想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很可惜“赶了个晚集”。移动业务能否重新崛起,事关联想发展大局,这也是杨元庆在短时间内连续调整移动业务负责人的重要原因。
二是错失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机遇。联想在PC制造上仍然是霸主,但PC是夕阳产业,如果不能实现从制造向服务转型,这一业务板块的衰落恐难避免。IBM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家曾经的PC生产制造商,在经历短暂的阵痛之后,已经变身为一家服务公司,恰恰是联想收购了IBM的PC制造部门。当今世上科技巨头,几乎都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完全依靠硬件的公司,很难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联想虽然很早就看到这一趋势,却未能真正发力服务业。
其实联想错失上述机遇,并非没有看到趋势,也并非动作迟缓,而是PC时代种下的基因决定了路径依赖。产业发展有周期,更有时代进化的大势,企业要面对产业周期的起伏,更要应对时代转换的剧变。不同的时代,企业要有不同的基因去适应。在PC时代创造辉煌的联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实现转型,必须彻底改造自己的基因。这是联想真正面对的最大挑战。
联想遇到的问题不是联想一家公司才有的,同样的问题在困扰着千千万万的传统制造企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如此关注联想的转型和未来。能否在时代转换的过程中,再次扛起创新和转型的大旗,考验着联想和杨元庆,也寄托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期望。从战略上看,联想并非没有准备。杨元庆把未来的机会寄托在智能互联网,布局“云+服务”,希望能在互联网形态变化的过程中,把联想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其雄心未减。
一个时代的逝去,必然连带着一批巨头的衰落。跨越时代的变迁,才能真正成就伟大的公司。我们期待,在PC时代创造奇迹的联想,能再次抓住趋势和机遇,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文/万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