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汇集团的“电商产业园项目”赫然出现在漯河市2017年全市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中。
业界颇感兴趣的是,双汇集团多年前提出互联网转型终于“排上了日程”。
尽管到目前为止,双汇集团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相关消息,但没有人会怀疑双汇集团未来的电商之路。
祭出“大手笔”
随着“互联网+”概念席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也迅速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农业巨头们纷纷抢占机遇,比如中粮的“我买网”已领跑中国食品电商,雏鹰农牧在快速构建自己的电商新模式,正大集团借道自贸区的天时进军电商,新希望携手中国电信打造电商平台,禾丰牧业电商平台也已经上线,光明食品要凑生鲜电商的热闹,在移动端推出生鲜微店作为公司的重要转型……
此前,双汇集团的电商板块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业界的电商转型上已经落伍。不过,随着双汇集团电商产业园项目的正式推出,其在电商板块的“疾风骤雨”即将到来。
在某种意义上说,双汇集团的转型和创新,是被逼出来的。
2015年4月29日,双汇发展发布的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99.31亿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3.04%实现利润总额12.02亿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4.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1亿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4.55%……收入和净利润指标双双下滑,让双汇发展的内部和外部要求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广大投资者要求双汇集团启动互联网战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迫于压力,双汇集团开启了自己的触网工程o其实早在2014年四季度,双汇集团就已成立了专业的电商运作业务部,专门负责电商的事宜,但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为了做好电商转型,双汇集团曾经密会阿里巴巴,欲借助电商巨头来布局自己的电商渠道。2014年11月22日,双汇集团前公关营销副总裁刘金涛前往浙江杭州,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了参观访问,并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总裁、马云董事长特别助理黄明威先生、天猫事业部的两位总经理黄爱珠、刘一曼进行了工作会谈。
随后,双汇集团电商的“三步走”战略在2015年5月14日举办的“河南上市公司2014年业绩说明会暨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期间被披露出来。
第一步建旗舰店。
第二步建立专业的食材电商平台。2015年5月初,双汇“万家便利社区网络购物平台”对外宣布上线。在自有平台建设方面,万家便利社区电商平台首先依托双汇的商业连锁店在漯河试运行,成功后将向全国复制推广。自此,双汇进军电商向前迈出了一步。“万家便利不是双汇集团层面的电商试水,而是双汇集团旗下的商业机构在操盘,而双汇集团层面的电商策略,可能另有布局。”一位业内人士对外表示。
第三步,双汇集团与国内知名的电商平台积极商讨合作方案,计划借助适合快消品销售的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双汇品牌旗舰店,加大市场渗透,实现自己线下终端与线上终端的全覆盖。
2016年9月,双汇与京东生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漯河市举行。双汇集团将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优势,借力京东强大的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渠道从线下重柜台到线上重平台的转型。
至此,双汇集团的三步走电商转型,基本完成。
转型纠结
但是,目前来看,双汇集团的“互联网转型”还处于喊话或者烧钱阶段,离收获还有很远的距离。
事实上,在双汇集团内部,对于是否自建电商平台,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接近双汇的知情人士说,双汇内部不少人对公司做电商持有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生鲜食品做电商存在物流难题,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极有可能会伤害到双汇集团品牌的市场价值。
2011年爆发的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影响深远。当年的“3·15”之后,双汇集团对食品安全隐患是“零容忍”。而生鲜电商在配送等环节对变质、过期等食品问题安全风险的把控仍然较难。集团决策层有很大的顾虑,担心一旦再次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代价之大,双汇集团上下都难以承受,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
除担心食品安全风险外,双汇集团决策层对“线上双汇”将对广大实体店的利润产生很大影响一事忧心忡忡。线上线下的关系处理势必会消耗集团决策层的很大精力,这一点,服装企业早已为此头疼了很多年。双汇集团从事肉制品30多年,其线下很多经销商都靠卖双汇的产品获得发展,即便是在2011年瘦肉精事件的冲击下,双汇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依旧比较牢固。如今,双汇集团在全国有60多万个销售点,如果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出现高度雷同,线下肯定会遭受到电商冲击,其与实体店长期的合作必然受到影响。双汇的解决办法是,线上产品会与线下有所区隔,线上会考虑销售定制款或特制款产品,这样一来,纠结会迎刃而解。
事实上,双汇集团作为一个国际巨无霸企业,体量太大,任何战略失误,都可能葬送自己在行业中的王者地位。对于双汇集团而言,不转型业绩下滑,模式老套缺乏创新会难以为继,而转型就意味着烧钱,增加成本,短期未必带来利润,业绩可能会更加下滑,转型冒着巨大的风险。
尽管双汇集团内部对进行互联网转型已渐成共识,但争议在于,转型是市场营销渠道层面上的互联网改造,还是彻底的革命性互联网转型。
一方是“消费者需要到网络上购买,我们就把渠道建在网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可控,且见效周期短,毕竟对双汇集团这样的大品牌,在网上有“收割”的优势。
另一方是双汇集团运用互联网工具,将冠绝全国的冷链仓储、加工、物流体系,与社会上急缺的冷链物流服务链接起来,对冷链物流进行全面升级,真正把双汇集团改造成一家细分领域的“电商+实体”巨头。
但不利的是,这么庞大的转型规划仅凭借双汇在传统行业积累的人才和经验很难独立完成。
双汇集团内部主张彻变的人士表示,如果把电商当成一个渠道,是把核武器当成一串鞭炮放了,如果电商路线实施得好的话,可能给双汇带来一场管理革命。“双汇的工厂将来是为电商提供生产服务,双汇电商平台与工厂的关系,就像苹果与富士康的关系,是市场关系,即‘你给我下订单,我付钱给你’,从而更贴近市场。”
事实上,双汇集团电商产业园项目的布局很可能将上演一出企业电商转型的大戏,虽然工程浩大,路途艰难,但等待它的很可能是跟进者的超越。(作者:王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