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范围 > 舆情监测
能源舆情: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能源转型 天然气保供舆情升温
发布者:广州市中标品牌研究院    浏览次数:594

本期,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能源转型成为此次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获得舆论聚焦。光伏行业发展面临“三高一低”“大而不强”等问题,引发业界担忧。天然气保供攸关民众切身利益,牵动社会关切,京津冀冬季保供工作启动,天然气保供舆情日渐升温。

监测周期:9.17-9.23,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夏季达沃斯关注能源转型 聚焦“中国的绿色领导力”

9月18日-20日,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为主题,200多场专场讨论会议涵盖经济、金融、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能源转型成为达沃斯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能源创新、能源变革、智慧能源等引发热议。

绿色发展成共识 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已成普遍共识。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与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密切相关。前三次工业革命都由能源革命触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用能结构由传统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经济日报》援引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的观点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伴随着能源革命,清洁化、电力化、去中心化、智能化将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

身体力行 “中国的绿色领导力”获全球聚焦

在9月19日举行的“中国的绿色领导力”分论坛上,能源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话题引发热议。与会嘉宾表示,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减排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诸多借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称,在全球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发挥了一定的领导作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绿色投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到2020年,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也将开始运行。《光明日报》评论称,中国用事实说话,展现出构建绿色生态的领导力。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减排方面的努力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诸多借鉴,其展现出的“绿色领导力”也得到了参会嘉宾的认可。美国史密森尼保护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史蒂夫?蒙福特对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起到的表率作用表示非常赞赏。巴西规划部国际事务秘书豪尔赫?阿尔巴切也表示,“中国不仅是我们的榜样,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环境友好的发展方案”。同时,也有观点指出,中国的绿色领导力仍有待加强,需要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气候治理行动的经验推广出去。英国《中外对话》编辑伊莎贝?希尔顿表示,中国如果能将最佳绿色发展的实践推广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将改变世界经济的碳排放格局。

科技创新支撑能源未来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总是伴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绿色能源需要科技创新来驱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悉,这方面我国已经在行动,去年我国陆续推出了“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示范项目,有效推动了行业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指出,如今中国在全面推进高技术含量的发展手段,比如太阳能光板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做得非常好。

可持续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能源转型之路正往前铺开。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或将催生出新的能源利用模式,同时也将带来新模式下的风险与挑战。如何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抵御风险,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全球正拭目以待。

“三高一低”亟待破局 舆论期待光伏行业修好内功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代表,我国光伏行业近年来快速崛起,成为国内少数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产业。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光伏行业也罹患高补贴、高投资、高负债和低核心技术含量的“三高一低”症状。舆论认为,今年5月31日《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531新政”)发布,引发了系列反应,形成继2012年欧美“双反”之后我国光伏行业的又一轮震荡,暴露出一些行业深层次问题。

业内忧心“三高一低”窘况

补贴一直是光伏行业的核心话题。《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补贴政策对迅速壮大光伏行业发挥重要导向作用,但补贴把控不佳也带来了问题。在高补贴政策刺激下,大量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盲目投资不仅使行业急剧扩张,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同时,光伏行业的高负债率问题也伴随高投资扩张出现。另外,该报道还指出我国光伏行业核心技术含量低的问题。有专家和业内人士直言,我国光伏行业存在核心技术、新型技术、关键设备等依赖进口问题。还有声音担忧,由于国内缺乏技术创新,国内光伏行会因海外技术迭代而丧失业产能优势,陷入受制于人境地。

大企业“三高一低”更为突出 暴露行业“大而不强”

“531新政”发布后,大、中、小企业均未能幸免。而大企业所面对的问题比小企业更为凸出。对此,晶科能源总裁助理郭亦桓表示,光伏龙头企业在补贴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在管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在补贴下调、融资环境收紧的大环境下,龙头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从“531新政”后的市场反应看,大企业投资多、负债高,面临的问题比小企业更突出。甚至有观点认为,光伏行业“老大必死”正是我国光伏行业“大而不强”的缩影。

舆论建言光伏行业修好内功、强化科技创新

《中国工业报》《中国环境报》刊文表示,在加大海外布局的同时,光伏行业多通过强化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推动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从半年报也可看出,目前,光伏企业正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求通过勤练内功来赢得市场。

中国新闻网文章表示,近年来,煤炭在中国能源站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这正是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撑。但是弃风、弃光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把碎片化的绿色能源集纳起来,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称,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关键在于修好内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也曾公开表示:“对于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中国产业的战略基调是没有变的,我们对它的支撑也是坚定不移的。”因此,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并不会遭遇急刹车、一刀切,后期发展仍然可期。但是要生存下去、要发展起来,就必须对外突破求生机,勤练内功提质量。只有内外两手都抓,中国光伏产业才能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天然气保供工作启动 舆论预测“气荒”现象难再现

9月15日,载货6.6万吨的LNG船舶“希瑞”轮成功靠泊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正式启动。相关信息引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道,“天然气保供”这个“全民话题”再次引发媒体高度聚焦。

天然气保供形势依旧严峻 冬季保供需未雨绸缪

部分媒体和专家认为,天然气供需缺口较大,天然气保供任务艰巨。《经济参考报》以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等部门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8》数据为依据,指出2018年中国天然气预计表观消费量在2710亿立方米左右(不含向港、澳供气),同比增13.5%。还有预测称,今年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缺口在240亿立方米左右,并提出如何避免重演去年“气荒”,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全力应对的当务之急。

地方媒体方面,《广州日报》《泰安日报》等媒体均表示,由于城市经济结构、能源结构、LNG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保供形势将不容乐观。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华南销售市场部主任张大为等预判,从整个资源供应的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看,今年冬季天然气供应可能还是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增加有效供给盘活存量资源 “气荒”现象将不会再现

部分专家从供需等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后认为,我国“气荒”现象将不会再次出现。

首先,我国在努力增加气源供应。据《中国能源报》报道,中缅管道与中石化广西管道互通,有助于优化天然气管网供应,实现南北资源串换,为冬季保供提供保障;《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与中石油签署每年对华供应340万吨液化气的协议,协议有效期22年。《南方都市报》基于以上报道,称今年以来,“三桶油”上游企业多方组织气源,同时国家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业内人士判断,在这一系列备战措施下,今年冬季“气荒”将有望得到缓解。

其次,天然气经销商今年提前备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下跌,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成本大约上浮30-40%。尽管现在是4500元左右的进口价,但比去年冬天国内销售高点还是低很多,很多贸易商正是看重了这一点便有意囤货。“能源杂志”微信公号也持类似观点,文章称,在广西北海LNG接收站、天津站码头的槽车充装区,已有运输车来装LNG,部分经销商开始为今年冬季的市场提前做准备。

最后,我国多措并举,合理调控,起到削峰填谷作用。《中国证券报》援引宝城期货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观点称,“气荒”在凸显天然气调峰保供紧迫性的同时,也倒逼储气设施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布局。除增产外,保供的关键是加快提升储气能力和调峰能力。而需求方面,我国“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循序渐进,而不再是2017年冬季的“一刀切”方式。

媒体提议注重天然气供需“蝴蝶效应”

《经济参考报》撰文提出,需关注天然气供需可能造成的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同时,从更深层次来讲,在能源体系由高耗能转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进行的改革,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经济社会成本因素,充分考虑改革举措带来的外溢效应。

可以预测,今冬我国天然气保供工作将延续媒体关注热度,保供工作的有序落实将再次被媒体聚焦;并且缓解“气荒”的有效措施也将引发媒体的报道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