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范围 > 舆情监测
医药舆情: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 北大医院伤医事件引关注
发布者:广州市中标品牌研究院    浏览次数:566

【医药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的好消息获得舆论赞誉。北大医院伤医事件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展现出全社会治理暴力伤医的态度与决心,舆论呼吁共同努力维护好医患关系;近日,葛兰素史克宣布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面对中国市场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和复杂的舆论环境,葛兰素史克能否合规实施此策略还有待界定。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获得舆论赞誉

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这将极大减轻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个药品中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17个谈判药品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

舆论观点:医保谈判成果突出 降价后的连锁反应值得关注

医保谈判成果突出,具有不凡意义。《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以谈判机制破解高药价》,表示从降价幅度来看,医保谈判成果突出。原来高高在上的药价,经谈判后大幅降价,个别药品甚至降到全球最低价,让越来越多的患者用得起药、治得起病。谈判机制遵循平等协商、利益均衡原则,以量换价,最终形成医保基金可承受、更多患者受益、药企愿意让利的“三赢”局面。此轮抗癌药专项谈判意义不凡,可以说增强了人们对医保部门管好基金、更好推动医改的信心。

降价后的连锁反应值得关注。《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抗癌药降价后供应要跟上》指出,本次降价的幅度不小,对于民生实是利好消息,但更要注重的是降价之后的连锁反应,如降价之后需求量增长对供应端的冲击。如何保障药品充足供应,仍需有后续措施、早作筹划,不能让供应缺口削减政策红利。

网民认为通过政府谈判抗癌药入医保目录是利好的政策,为患者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希望。但也有部分网民担心受到药占比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造成医院药品短缺。

舆情点评:舆论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谈判药品的落地工作

国家医保局基于药企可持续发展、患者用药需求等方面的考虑,对医保目录之外的靶向药、单抗药等高价抗癌药开展准入专项谈判,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此次17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是重大利好消息,药品价格大幅降低,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获得舆论赞誉。

从2016年国家陆续开展药品纳入医保目录谈判,到今年5月抗癌药实施零关税,政府全力推进降低药品价格,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虽然此次医保谈判成果突出,但舆论也十分关注药品的供应问题。据媒体报道,赫赛汀纳入医保目录后价格大幅下降供不应求,各地陷入缺货状态。对此,舆论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谈判抗癌药品的落地工作,让群众尽早能买到降价后的抗癌药。

此外,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多为进口原研药,进口药降价或将倒逼国内药企加强研发,提高国产药质量和创新水平。

北大医院伤医事件引发关注

10月12日,一段“北大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视频引发关注。12日晚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布通报称,9月22日,该院妇产科赫英东等三位医生值班时,遭到患者孙某某及家属郑某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警方已经介入调查。10月13日,西城公安分局对郑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北大医院伤医事件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各方对该事件进行表态。

10月13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发博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伤医、闹医、辱医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严格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责。暴力伤医,零容忍!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称对受伤医师表示慰问,强烈谴责一切暴力伤医行为。期待公安机关用快速准确的定性履行《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的职责;期待医疗机构强力维护医护人员的执业安全,让平安医院建设落到实处;期待广大患者理解和尊重医师的专业建议。声明同时呼吁广大医师自律,也希望全社会能让医师有安全的、温暖的外部环境。

同日,首都师范大学官方微博@首都师范大学对该事件进行回应表示,经初步调查,该生确为我校大一新生。学校对受伤医生表示深切慰问,将严格依照校规校纪对涉事学生予以严肃处理。感谢网友、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和监督。

10月14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首都健康发布消息称,支持公安部门依法处置北大第一医院医务人员被殴打事件,坚决打击伤医闹医辱医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秩序和安全环境。

舆论观点:暴力伤医“零容忍” 警方表现获肯定

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中国青年报》刊发《任由暴戾之气弥漫 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对医生挥拳,不仅给他们带去了身体上的疼痛,也带去了精神的伤害。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也会切割医患之间的信任链条。当双方处于对立、排斥甚至对抗的两极,最终会两败俱伤。避免“暴力伤医”再次上演,既需要给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为他们撑腰,也需要修复暴戾这一不良社会心态。《新京报》发表快评,表示对暴力袭医者的“零容忍”,并不是随意突破法治框架,也并不是一味地“严惩不贷”。对当事人的处理,既有严惩“力度”,又有关怀“温度”,折射出法治的本色。

警方表现获赞。“医师报”微信公众号表示,“被迫还击”的认定是这次案例的一大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法制网微信公众号表示,警方对医生还手行为认定让我们看到了这次事件的不一样,西城警方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值得点赞。长安剑也为警方专业严谨、依法严肃查处、执法的人性温度三个方面点赞。《北京日报》表示,滋事打人获严惩,医生自卫不担责――这样的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同类事件树起了标杆。

少部分媒体质疑北大医院伤医事件案件处置时效。“医师报”微信公号表示,事情发生20多天才被媒体曝出,这其中有多少纠结和无奈;曝光后1天即有了初步的解决结果,该为这个速度高兴还是哀叹?!澎湃新闻网评论,20多天过去了,北大医院疑似暴力伤医事件的真相还在“裸奔”。

网民看待医生的还手行为较为理性,法治意识逐步提高,对涉事医生的处置较为认可。对待打人者,部分网民表示其打人行为必须受到法律追究,也有少部分网民认为对首都师范大学在校生的处罚较轻。还有部分网民探讨如何解决医患纠纷,缓解医患关系。

舆情点评:展现治理暴力伤医的态度与决心 呼吁共同维护医患关系

近日,北大医院伤医事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伤医事件使医患矛盾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从舆论的反馈来看,警方对案件的处置较被认可。虽有媒体质疑处置时效问题,但在警情通报后,警方的表现也获得了公众的理解。从惩治暴力伤医方面来看,媒体与公众强烈谴责暴力伤医行为,28部门联合发文对暴力伤医、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等行为实施联合惩戒,也表明了全社会治理暴力伤医的态度与决心。

近年来,患者趋于理性,医生趋于规范,但医患关系仍存在一些紧张状况,需政府、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维护。就政府而言,需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加强信用法治建设、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就医疗机构而言,需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医生与患者而言,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加强彼此沟通能力,提升沟通技巧,增进医患信任。同时,也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媒体加大医疗健康知识宣传,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环境。多方联动为患者建立良好有序的就医环境,为医务人员营造安全稳定的执业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闹”“伤医”事件的发生。

葛兰素史克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 对中国市场较为谨慎

近日,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GSK)宣布,将恢复向医生支付讲课费、注册费、差旅费等费用。据悉,此销售政策在今年10月开始适用于美国和日本的一些产品,根据有效执行和风险评估,2019年继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一些重要市场施行。

对于此次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GSK方面解释说,近年来不向医生支付费用的做法降低了医生对其产品的了解,最终限制了患者获得新药和疫苗的途径,并且不支付费用的政策只适用于部分产品和市场,也没有被竞争对手仿效。

舆论观点:GSK战略调整能否成功还有待界定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对GSK战略调整能否成功有待观察。在业内人士看来,GSK重新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是为了医院终端处方销售。但在国内医药行业监管趋严大背景下,GSK上述策略能否进入中国并合规实施还有待观察。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恢复医生付费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药品药效和用药风险。有业内人士指出,给医生付费并不代表一定是商业贿赂,邀请医生讲解药品使用和疾病情况,给医生支付一定劳务和差旅费用是合理的,若完全禁止医药代表与医生接触,也是阻碍了医生对新药药效、风险等的了解。

舆情点评:GSK战略调整对中国市场较为谨慎

近期,作为跨国医药公司巨头之一GSK恢复向医生支付费用备受业内关注。同时,为了遏制成本效益低下的运营,GSK又在英国、美国进行大批裁员。舆论认为,此次是GSK基于市场对销售策略的调整。

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之一,GSK对中国市场较为谨慎,因此此番战略调整暂未涉及中国市场。舆论推测,一方面,中国市场具有较为严格的政策环境。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2018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将强化对商业贿赂的监管和打击,GSK需在适应国情与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战略调整。另一方面,GSK在中国市场面临较为复杂的舆论环境。媒体多次报道GSK由于违规推广处方药物、向医生支付回扣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分别在美国和中国支付30亿美元和30亿人民币的巨额罚款,GSK的行贿贿赂阴影已形成长尾效应,对行业、医生群体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形象也仍需修复。在此情况下,GSK要在中国市场实施战略调整实现公司业绩增长,仍需多方考量。